lc

2017年1月21日 星期六

物聯智慧- 物聯智慧興櫃 開啟應用新世紀

未上市股票詢價 0903-071-871 陳先生

物聯智慧興櫃 開啟應用新世紀
台灣物聯網產業將進入另一世代,不再附屬於ICT產業的一環外,成為台灣資本市場的投資標的,主因台灣唯一、首家以物聯網雲端平台為業務核心的物聯智慧(6565)今(18)日正式興櫃。

物聯智慧簡化人與物、物與人的溝通模式。該公司董事長郭啟銘指出,臉書拉近了人與人間的距離,物聯智慧讓人與物、物和物有了不同的溝通模式,讓數位科技能完全貼近你我生活。以目前店家或家庭常用的網路監視系統為例,過去架設一定需要拉線,不然就是繁瑣的無線網路設定,要大量普及相當不易,但為何現在變成人人都會使用,物聯智慧的軟體連線技術則扮演推手。

Kalay平台

擴大合作領域

物聯智慧擁有發明專利的軟體連線技術簡化網路複雜設定,讓使用者僅須利用手機掃描智慧裝置上的QR Code,便可快速完成監視器的連線設定,如此方便的使用模式受到小米青睞選擇物聯智慧做為軟體合作夥伴,共同推出小米旗下所有網路攝影機,經這幾年的銷售同時也帶動全球網路監視器產業走入更為人性化的空間應用。

從小米的合作案來看,物聯智慧能協助合作夥伴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產品研發、設計及出貨,利於變化多元的物聯網產業所用。鑒於物聯智慧在大型影音檔案傳輸及點對點的智慧連網技術擁有深厚底子,為讓技術能加以整合同時以雲端平台化導入可能的合作場域,近年物聯智慧推出Kalay平台。經平台化後,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500萬個硬體裝置採用物聯智慧方案,每個月產生2億筆連線數據,遙遙領先其他同類型物聯網平台業者外,光是台灣、中國的監視品牌更超過50家業者選擇採用Kalay平台,簡單說,只要有Kalay平台就能讓手機等載具和設備間進行智慧連線。

物聯智慧的成績雖逐漸受國內外大廠肯定,但若是靠單打獨鬥,發展速度跟規模都會受限,唯有透過與不同專業領域跨界合作,創造更多共生利益商機,擴大物聯網生態系,才有成功的機會。因此物聯智慧除與硬體商合作,更不斷與IC晶片商合作,透過直接將Kalay平台方案整合至晶片方式,協助硬體商和品牌商加快產品上市腳步,擴大市場規模。目前物聯智慧在安全監控、雲端儲存及智慧家庭領域的合作夥伴繁多,如小米、Qnap、Swann、海康威視、聲寶家電等,在IC晶片部分則有聯詠科技、豪威科技等公司,近期更進入中國上汽通用供應鏈。

車聯網

推升後續市場

車聯網是推升物聯智慧後續業績的重要市場。郭啟銘說,現階段車聯網發展應著眼於將傳統汽車分散的訊息透過聯網功能串聯集中運轉,創造更好使用情境。除透過各種感測器收集整合智慧汽車車內及車外所有相關數據外,影像應用更是安全輔助駕駛的重要發展關鍵,例如利用攝影機取代傳統後照鏡,目前各國車廠紛紛致力於研發無後照鏡系統,甚至日本政府已於2016年通過修法讓攝影機後視鏡合法化,透過鏡頭式後視鏡的好處,主要可避免出現視線死角,並讓影像不受到雨水、髒污影響而導致視線不良。

行車影像紀錄也是未來相當重要的發展之一,以中國為例,最新「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標準草案便將車道偏離警報系統和前車碰撞預警系統納入大客車出廠標準配備,並且擴大安裝行車紀錄裝置的客車類型規定,未來設有乘客區的客車都必須安裝車內外影像監控系統。在政策支持和技術持續突破,未來車聯網應用成長可期。

為此,物聯智慧看準車聯網影像應用,去年起積極布局該領域,利用即時影像傳輸和數據收集分析技術,優化行車智慧功能,目前已將方案成功導入至智慧車載系統和雲端行車紀錄器,並獲得中國當地美、歐、日系大廠肯定。例如雲端行車紀錄器方面,上海通用汽車突破傳統單機運作模式,將設備列為旗下品牌新款車種的出廠標準配備,而採用Kalay平台方案的車型已於去年相繼上市。

車載系統

打進中國市場

如果說引擎是汽車心臟,車載系統就好比智慧汽車的大腦,未來透過採用物聯智慧方案的車載系統便可利用車上主機或手機APP觀看車內外影像裝置,如行車影像、疲勞偵測、倒車影像、停車碰撞即時舉證錄影、後視鏡影像、車輛防盜預警等。

整合物聯智慧方案的智慧車載系統率先將行車紀錄器、4G行動網路和主機全面整合,簡化車上連網繁複設定,並將所有智慧功能整合至單一介面,提供更簡單安心的用車體驗外,更讓汽車安全能有回饋功能,例如發展緊急事件可主動回報警方、車廠或其他家人。物聯智慧的智慧車載系統業務已正式投入汽車後裝市場,目前如上述目前已獲中國多家車廠肯定,期望繼智慧家庭後可再帶動另一波業績成長。

郭啟銘說,物聯智慧為台灣第一間建構物聯網雲端平台的軟體公司,自2014年起不斷質變,從區域性的ODM服務,擴大到區域性品牌、國際大廠的合作,一路走來雖孤單、辛苦,但能在資本市場中受到肯定,證明物聯智慧的業務方向沒問題,以去年整體業績創下歷史新高,展望今年,物聯智慧有信心扮演台灣物聯網平台產業的火車頭。



物聯智慧 擬明年申請上櫃
物聯網(IoT)成長潛力大,吸引多家領導企業投入,物聯網服務平台價值將被重視,物聯智慧(6565)以專注物聯網連線軟體與雲端平台開發創新概念,在台灣資本市場公開發行,並計畫明年底申請上櫃,為櫃買創新事業增添生力軍。

物聯智慧11月25日,獲得經濟部工業局出具的「係屬科技事業暨產品或技術開發成功且具市場性」意見書,也意味其技術、服務及營運能力表現及未來發展性獲得肯定,在物聯網發展逐漸起飛的此時十分具代表性與指標意義。


物聯智慧 Kalay平台開創新商業價值
近期幾位科技界大老紛紛出來為物聯網生態鏈定義真正具有價值的部分,從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Google台灣總經理簡立峰到聯群董事長潘健成,都認為物聯網商機在於「聯網」的「服務」,而非被聯的「物」,那實質內涵又為如何?為此台灣雲端平台大廠-物聯智慧(ThroughTek)在台北國際電腦展中,將已搭載超過1,000萬個物聯網產品Kalay雲端平台為業界解惑。

Kalay雲端平台搭載的物聯網應用產品於今年4月正式突破1,000萬台,台北國際電腦展當中該公司以情境式空間展出雲端平台上所支援超過15種不同功能的跨品牌應用產品。智慧家庭情境中則展出家庭自動化套件(包含網路攝影機、閘道器、各式感測器),以及具備監控功能的掃地機器人、保全看護機器人、可視門鈴、智慧檯燈;家電類則有空氣清淨機、智慧空調、寵物餵食器,其中智慧可視門鈴為物聯智慧與影像感測晶片商豪威科技(OmniVision)共同開發的全新門禁應用。

為解決傳統門鈴對講機無法遠端觀看影像及電池壽命等技術問題,智慧可視門鈴在軟體方面採用物聯智慧Kalay雲端平台的影像傳輸技術,硬體則使用具備高性能且低功耗的OV78視訊處理晶片,以RTOS架構為基礎,具備業界領先快速啟動功能,且門鈴裝置可直接DIY安裝於門板,電池壽命則維持半年以上。

有別於傳統門鈴對講裝置,用戶可透過App便能以載具在遠距觀看即時畫面外,當訪客按鈴時用戶將立即收到推播訊息通知,甚至直接遠端控制門鎖開關,即便使用者外出不在家時,門鈴系統可隨時監控住家門口,以確保生活周遭環境安全。

至於走出戶外的應用可看到行車紀錄器及無人飛行機,當然還包括不受空間限制的穿戴型產品,如智慧手環、智慧眼鏡。此外,物聯智慧另展示Kalay雲端平台的數據收集及分析技術、雲端錄影方案,以及後台管理系統。由於Kalay平台搭載連網產品的數量突破1,000萬,而使Kalay平台凸顯產業應用價值。

物聯智慧強調,物聯網與雲端應用密不可分,萬物相連之後必須透過雲端上不同資料蒐集分析與演算技術來提供多種商業應用,目前市場上所推出的雲端平台多數是連接大量的感測器及具有簡易連網功能的裝置,進而形成萬物相連的架構,但這類雲端平台主要是以提供單純控制指令與小量資料的傳送及蒐集為主,類似Kalay雲端平台專注於技術難度較高、資料量較大的物聯網影像應用解決方案則非常稀少外,平台整體營運效率及商業價值可由遍布全球超過1,000萬台產品有效驗證。


物聯智慧推出Kalay雲端平台 今年前進歐美市場
物聯智慧公司繼2013年成功推出IOTC物聯雲連線平台後,2014年底再推出Kalay物聯網雲端平台,預估累積將有400萬台連網裝置內建有物聯智慧軟體連線方案,每月連線數可望達6,000萬次,並規畫今年內進軍歐美市場,將在矽谷成立分公司並尋找策略夥伴。

物聯智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為專業物聯網連線解決方案商,積極致力於雲端連線平台的開發。創立初期,該公司專注於發展隨插即用之消費型監控設備,隨著物聯網浪潮興起,連線解決方案需求持續增加,物聯智慧因具備豐富軟硬體整合經驗,而於2012年正式全面轉型為物聯網解決方案商。

物聯智慧推出的Kalay物聯網雲端平台,使設備之間能溝通互連,使用者更可遠端控制設備,所有資料傳送到雲端平台進行巨量資料即時分析,若接收到的資料有出現異常,系統可發出通知,以及雲端儲存等雲端服務一應俱全。

該公司從安防監控起家,接下來將把重點放在智能家居與智能照明等應用領域,2015年也看好企業市場,如智慧工廠的需求,透過真正跨平台的Kalay平台,可讓分散各地的廠區之間設備資料可以互通、互連。

物聯智慧目前股本1.3億元,總公司位於台灣台北,目前於中國地區另設有分公司,2014年起積極拓展海外其他據點。為提供客戶更完整服務,物聯智慧也持續與IC晶片設計廠商、電信運營商及家電製造商進行產業垂直整合,期望更加擴大物聯網應用市場發展,未來並有意前進上櫃市場募資。


物聯智慧Kalay平台 物聯網跨界牽手首選
目前談論物聯網產業輪廓,多停留在上游晶片、終瑞及雲端數據的整合,和前兩年相比,產業聚焦度不再模糊,但自產業輪廓形成前,至今端點間的資訊整合平台一直少讓業界提及,一方面技術層級高外,下游端認為這是晶片廠要提供的菜(韌體)。但業界鮮少瞭解,目前英特爾到聯發科手中,不少系統晶片端點P to P韌體術採用的平台非國際大廠,而是台灣公司-物聯智慧(ThroughTek),該公司更將在2015智慧城市展展出最新雲端服務平台-Kalay。

物聯智慧能在全球物聯網市場嶄露頭角,在於投入技術門檻最高的P to P韌體平台開發,成立至今7年,只以此項技術做業務核心,讓該公司卡到產業發聲位置,簡單說,一顆導入物聯網的晶片要有和該公司相近的平台才能進行資料交換,此平台已朝模式化投入到不同的產業應用,如監控、NAS網路儲存設備等,對消費者可能只看到產品品牌及使用哪家的晶片,但真正的隱形冠軍則是物聯智慧此類的公司,但相關公司在全球市場中,則是少之又少。

物聯智慧已獲80種SOC系統晶片採用其連線解決方案,目前全球超過400萬個裝置透過物聯智慧的平台進行資料交換,單月連線數數高達6,000萬次,已是全球物聯網上線數最高的業者,因具有如此大的數據資料,物聯智慧在2015年將平台細緻化,推出Kalay雲端服務平台。

物聯智慧執行長郭啟銘說,「Kalay」是台灣蘭嶼原住民達悟族的語言,意為「牽手」,這和物聯網的思維相近外,帶出Kalay的Open定位,不論是iOS、Andriod、Windows、L nux、MAC OS及RTOS都可以在Kalay平台上牽手互連,簡單說,Kalay即是現今物聯網檯面上四大聯盟的跨界互連最佳解決方案,選擇Kalay,就自然與四大玩家串連,對於下游終端業者而言,無選邊站的問題,將助各種物聯網應用更深入到不同市場,也不需投入重複資源。

在過去物聯智慧的努力,再經Kalay整合,目前已累積許多IC晶片整合經驗,廣泛應用在IP Camera、閘道器、穿戴裝置、網路儲存裝置 (NAS)、可視門鈴(Doorphone)、個人儲存裝置(Personal Cloud Box)、掃地機器人及智慧插座(Smart Plug)等產品,這些裝置所產生單月6,000萬次的連線次數也就代表巨量資料的儲存與分析需求將應運而生。

Kalay可進一步提供大數據儲存與分析服務,為企業與終端消費者分別設計客製模組服務,未來在Kalay即可實現萬物自動依照人類活動的需求做出回應及連動,無論是智慧家庭、安防監控、個人雲儲存、醫療照護、智慧建築、零售通路等,都可透過Kalay提供的智慧連線與雲端應用服務。

郭啟銘強調,物聯智慧在物聯網產業鏈裡的定位是上、中、下游所有業者的合作夥伴,該公司沒有任何相互敵對的競爭者,只有共創雙贏的朋友,鑑於2015年為「物聯網元年」,Kalay將可作為物聯網跨界牽手的最佳選擇。


公司簡介
物聯智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為專業物聯網連線解決方案商,積極致力於雲端連線平台的開發。創立初期,物聯智慧專注於發展隨插即用之消費型監控設備。隨著物聯網浪潮興起,連線解決方案需求持續增加,物聯智慧因具備豐富軟硬體整合經驗,於2012年正式全面轉型為物聯網解決方案商。

為提供廠商全面解決方案,物聯智慧服務範圍含括物聯雲連線平台之使用授權、軟體/硬體 / 韌體整合及客製化服務。其核心產品—物聯雲連線平台(Kalay Platform)整合了適用於各種不同作業系統的應用程式介面(API),使各種設備間能簡單快速建立網路連線。物聯智慧連線解決方案現階段主要應用於智慧家庭、家庭自動化設備產品、安全監控系統、個人雲端儲存裝置以及隨選視訊(OTT) 服務等領域。

總公司位於台灣台北,目前於中國地區設有分公司,2014年更積極拓展海外其他據點。為提供客戶更完整服務,物聯智慧也持續與IC晶片設計廠商、電信運營商及家電製造商進行產業垂直整合,期望更加擴大物聯網應用市場發展。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29045478
公司狀況核准設立   (備註)
股權狀況僑外資
公司名稱物聯智慧股份有限公司 
工商憑證申請」 「工商憑證開卡」 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資本總額(元)2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130,000,000
代表人姓名郭啟銘
公司所在地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6段180巷6號11樓之9    GPS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臺北市政府
核准設立日期097年07月17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03年06月23日
所營事業資料
(新版所營事業代碼對照查詢)
CC01030  電器及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CC01080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F113050  電腦及事務性機器設備批發業
F118010  資訊軟體批發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I103060  管理顧問業
I301010  資訊軟體服務業
I301020  資料處理服務業
I301030  電子資訊供應服務業
E603050  自動控制設備工程業
E605010  電腦設備安裝業
EZ05010  儀器、儀表安裝工程業
EZ99990  其他工程業
F401021  電信管制射頻器材輸入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