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聚界潔能- 聚界潔能展示核融合技術

未上市股票服務 0903-071-871 陳R

聚界潔能展示核融合技術
國內唯一核融合發展公司聚界潔能國際(Alpha Ring International)與摩納哥Prince Albert II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摩納哥清潔核融合能源論壇(Monaco Clean Fusion Forum)」日前結束。聚界潔能國際執行長劉宇環昨(29)日表示,透過這次論壇,將能讓台灣的核融合技術發展也能揚威國際,造福人類。

這次論壇匯集全球頂尖的核融合領袖、科學家與企業家,與會貴賓包括摩納哥阿爾貝二世親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副署長Mikhail Chudakov、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主任Kimberley S. Budil、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組織副總幹事Alain Becoulet、德州儀器技術長Ahmad Bahai等近20人,吸引18個國家、160個研究單位,共250位各國專家出席。

聚界潔能首次在摩納哥舉行論壇,主題涵蓋全球核融合戰略對接、人工智慧(AI)加速核融合應用,以及核融合教育革命。聚界潔能亞洲區董事長谷月涵表示,論壇探討的內容不僅包含核融合科技,還包括不同國家政府政策、以及在醫療等其他產業的應用等。

谷月涵說明,這次論壇邀請的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以及ITER等大型單位,過去透過國家甚至跨國資源投入鉅資推廣核融合技術已有多年,但是近年來已有愈來愈多民間企業投入,例如聚界潔能等企業用較小的資金規模發展小型核融合設備,並利用AI讓研發成本大幅降低,相信這將有助於縮短核融合商業運轉時間。

此次論壇有一大亮點,就是聚界潔能發表全球首個「核融合AI數據中心」,這座數據中心結合高效能運算、即時分析與遠端模擬功能,打破地理與技術邊界,平台整合來自大學、國家實驗室、新創企業與產業夥伴的實驗數據、模擬結果與理論模型,建構出一個AI驅動的全球協作樞紐,推動核融合科研跨越實驗室疆界。

論壇其他的重點還包括「核融合教育」專場座談, 是聚焦全球頂尖大學如何培育跨學科的新世代科學家,打造下一波核融合革命的尖兵;另外,還有「全球倡議圓桌論壇」,是聚焦美國、歐盟、巴西、義大利等國家政策對接與資金部署,激盪全球合作新模式;最後還有「早期商轉」與「核融合×AI」論壇,主要是探索AI如何成為核融合技術,並從理論走向產業落地的關鍵引擎。


聚界潔能 研發人造太陽 核融合發電 掀能源革命
號稱能掀起能源革命的「人造太陽」核融合能源,近年來在先進大國屢屢傳出開發新進度。但多數人並不知道,自明年開始,台灣 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個邁向核融合技術商業化的國家。由台美兩地專家共同成立的聚界潔能國際(Alpha Ring International)公司,最快2027年有望以其開發的桌上型核融合系統,讓核融合能源深入社區、走入家庭。

號稱可改寫能源革命的「人造太陽」核融合技術,近年來除了在歐美及中國大陸屢屢傳出新進度,但是多數人並不知道,台灣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是全球第一個將核融合發電產業化的國家。由台美兩地華人科學家共同創立的美國聚界潔能公司,最快2027年就能以其超小型核融合系統,讓核融合能源走入家庭,進入社區。

聚界潔能國際公司成立於2015年,是美商中經合集團與Moore Capital共同投資的潔淨能源技術公司,目前共有三座實驗室,分別位於美國加州Monterey、Cardena以及台灣的內湖科學園區,公司是由創辦人黃耀輝、及中研院院士李羅權共同主持研發工作,美國團隊專注於前沿技術研發,台灣團隊專注系統精進及商業化技術平台的發展。

台灣聚界潔能公司為美國聚界潔能國際的亞洲營運據點,掌管亞太地區的技術授權及業務拓展,扮演全球商轉工程技術服務中心,未來更籌劃及管理在台灣成立「核融合能源科學園區」,連結產官學研聚落資源,成為全球發展新一代核融合能源產業的基地。

聚界潔能國際公司最大股東、中經合集團董事長劉宇環表示,面對未來新能源發展大趨勢,台灣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現在國內談的綠色能源,不論是風能、太陽能,或是業界提出的SMR(Small Modular Reactor,小型核分裂反應爐)都無法根本解決能源困境。

台灣聚界潔能公司董事長蔡清彥說明,台灣目前的護國神山台積電,在1980年代也曾經是半導體界的新創事業。但是,到了現在,不論軟體或是生技產業,可惜都尚未能創造出國際級的新創事業。他指出,隨著氣候變遷、二氧化碳排放被限制,當前的風能及太陽能發電不論是成本、效能或對環境的影響,對台灣的綠能發展都無法根本解決問題,這也是他自工研院董事長退休多年後,仍願意參與核融合能源開發的初衷。

台灣聚界潔能副董事長朱永光表示,公司研發的新一代FusioNow是新一代的核融合技術,相較於傳統高溫強磁場的核融合技術,聚界潔能採用Electron Catalyzed(電子催化)方式產生電位差加速核融合反應。

去年8月,台美兩地的聚界潔能實驗室經過多年努力,在實驗室裡成功讓其核融合系統達到輸出能量大於輸入能量(增益比Q值大於1)的成果,這項成果堪稱全球首創。從去年至今,聚界潔能研發團隊反覆驗證,已可多次且長時間在實驗室做到Q值大於1的成果。

相較於法國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鎖定Q值大於10的目標,聚界潔能目前的成果看起來似乎剛剛起步,不過,朱永光強調,ITER所發展的Tokamak超大型反應爐,造價超過百億美元,且面積大如美式足球場,但是ITER目前仍在興建中,即使依照進度2035年啟動核融合運轉,能否達到Q值大於1?目前仍是未知數。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曾參觀過台灣聚界潔能公司,他建議「不需要等到要取代電廠的規模才開始商業化」,聚界潔能也決定,等到今年年底完成概念驗證後,就要真正啟動核融合系統商業化目標。

朱永光說,未來聚界潔能開發的桌上型核融合系統,初期目標是2025年所有設備Q值都能大於1,且能夠連續超過24小時運轉都不減低效率,輸出電力只需達到1KW至10KW,估計2027年將可做為家庭、公共場所的熱爐設備。

等到聚界潔能的核融合能源系統能達到Q值大於3的水準,輸出電力達10KW至50MW,將可裝置在各種電動車、船隻、工廠、辦公大樓和資料中心使用;更大型機種輸出電力達50MW至10GW,才會成為電力公司的發電主機。

依照劉宇環與聚界潔能台灣團隊的構想,當初將美國聚界潔能的資源帶到台灣,目標之一是打造台灣成為核融合能源系統產業供應鏈,因此,在聚界潔能公司的規劃中,也希望爭取在台灣成立「核融合能源科學園區」,目前已初步在南部探詢取得土地的可能性。

放桌上就能發電!華人團隊Alpha Ring研發「人造太陽」,正打造下一個台積電?
獨家掌握消息,由台灣人與海外華人組成的團隊Alpha Ring(首環國際),研發出一個足以帶來能源革命的新裝置:造價只需數千美元、還能放在桌上!由於技術超車全球業界,Alpha Ring可能一夕顛覆全球10兆美元能源市場,但它們的核心技術「核融合」,究竟是什麼新科技?

其實,號稱「人造太陽」的核融合能源,早已是全球各國海撒預算投入的能源創新,因為它不是傳統核能發電、無污染,只是造價昂貴仍在實驗。不過,許多業界人士卻看好它有潛力成為能源界的台積電,為什麼?
「核融合」是什麼?竟能輕鬆發電、無輻射汙染

回答上述大哉問之前,我們必須先問一個問題:「核融合」是什麼?

簡單來說,我們人類每天都在享受的太陽,它的發光和能量來源,是靠「氫」和「氦」反應燃燒,核融合正是採用了一樣的能量產生原理。

它和傳統的核能發電大不同,目前核能發電是靠鈾元素的分裂來產生能量,會有輻射廢棄物;核融合則相對安全,為什麼?根據科技部網站「科技大觀園」的核融合介紹資訊,核融合反應後的放射線,比現在所謂的核電相對低很多,所以不會有廢料放射性的安全問題。

到底核融合怎麼產生能量?簡單說,是透過兩種氫的同位素、氘(讀音同「刀」)與氚(讀音同「川」)的結合來完成,這些從尋常的海水和岩石中就能提煉出來。而一座可以發出1500百萬瓦特核融合能量的發電廠,一天大約只需要消耗600g的氚和400g的氘,發電效率非常高。

只是要讓核融合成功,需要極高溫的環境來克服所謂的「庫侖障壁」(Coulomb Barrier),也就是得突破那阻止原子核融合在一起的靜電牆。
放桌上就能發電!這個新能源裝置只要數千美元?

目前各國多是設計出非常巨大的反應爐,才能成功創造那樣的環境。像是BBC曾報導、中國科學院在安徽合肥的核融合裝置,大小約三層樓高,還需要許多專家來操作,每天光一開啟,就要花15萬美元。

另外,目前由歐盟、日、美、韓、俄與中國等七個國家合作,位在法國所建的世上最大核融合反應爐(ITER),光建置成本就花了高達140億美元,造價都非常昂貴。

相較之下,Alpha Ring所創造的全新核融合能源裝置,設備成本竟然只要花數千美元,光這一點就是非常驚人的進步。至於尺寸,據引領研發的中研院院士、李羅權博士透露,裝置本體才約一顆排球大,放書桌上就可以讓人去輕鬆操作運轉,比起現有其他國家設計,實在超迷你。怎麼辦到的?

Alpha Ring執行長Shahi Ghanem指出,他們的核融合是採用超過數十年自行研發出的專利技術FusioNow,這個技術產生的靜電牆問題相對較小,因此不需要創造一個極高溫的大反應爐、尺寸與成本都低,容易找到可獲利的商業模式來切入市場。

如果不需要蓋大樓一樣大的反應爐才能運轉,像台灣這樣的小島隨處都可建,用電量緊縮的問題就有機會輕鬆解決。

至於發電效率如何?依據創投集團「中經合」所提供的資料,經1849次計次下,在五秒內電漿暴露後產生的粒子,達到的尖峰能源輸出為2.35MeV(電子伏特)。
下一個台積電?Alpha Ring能帶來新能源革命?

帶來上述科學突破的Alpha Ring,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

Alpha Ring International(首環國際)是由華裔物理科學家黃耀輝於2016年創辦,黃耀輝為「美國物理學會」成員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學和天文學」名譽退休教授,曾於1985 年獲頒「美國物理學會卓越獎」(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Award for Excellent in Plasma Physics)。他個人擁有超過18個國際性專利,在電漿物理研究上具備少有人能超越的豐厚資歷。

Alpha Ring公司的總部則位在美國加州。不過這個核融合技術FusioNow,是與台灣的李羅權博士合作研發。李羅權曾任國家太空中心主任,以及中研院地球科學所長,在太空物理上有許多創新貢獻,曾發表的學術論文超過300篇。這次研究核融合,他也帶著國內人才一起創新,可說是能源界的「台灣之光」。

目前Alpha Ring由美商中經合集團所投資,中經合董事長劉宇環對這團隊的成果非常驕傲,認為是全球能源創新競賽中的一大進步。

「高性價比、又乾淨環保的核融合能源是可以實現的!」他說,一直很希望幫台灣找到下一個創新產業的他,更希望這樣的超新技術,能在本地奠基壯大,也希望在台灣尋覓到更多人才與資源。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90603299   訂閱
公司狀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股權狀況僑外資
公司名稱聚界潔能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國貿局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Alpha Ring Asia Inc.
資本總額(元)3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30,000,000
每股金額(元)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3,000,000
代表人姓名蔡清彥
公司所在地臺北市內湖區基湖路35巷11號9樓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臺北市政府
核准設立日期111年01月03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IG02010  研究發展服務業
IG03010  能源技術服務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台茂寬騰生技- 台茂寬騰生技打造植物保健食品

未上市股票服務 0903-071-871 陳R

台茂寬騰生技董事長 林冬霧著眼農業永續 打造植物保健食品
從化工原料製造起家,台茂寬騰生技董事長林冬霧,歷經二次企業轉型,以研發優勢為創新基礎,利用奈米科技將原有化工原料奈米級的碳酸鈣,打造植物的保健食品,成功將企業經營視角拓展至農業領域。朝向有機和微生物發展的過程中,台茂寬騰一直跟進農業部「減碳增匯」的政策,通過合理化施肥的測試,減少溫室氣體氧化亞氮的排放,這也是他們走向ESG的契機,這些努力讓台茂寬騰在2023年獲得了金根獎,以及第五屆臺中市低碳永續城市傑出貢獻獎等多項大獎的殊榮肯定。

推動有機肥 與農民博感情

「一步一腳印,我們就是一直試驗、磨合。」林冬霧熟稔地走進霧峰鄉間一座哈密瓜溫室,言談間流露出對於自家產品的自信。「很多農民認為,不用農藥是沒辦法的啊!我就告訴他,不用農藥可以長得更好。」與台茂長期合作的農友林明源開心分享,經由溫室種植的哈密瓜及有機肥的悉心照顧,一株一果保留最精華的果實營養,開採期還沒到,已被搶購一空。長期使用奈米鈣的作物,一年比一年的還健康,口感也更好,甚至遠比其他家的重量多15%到20%的重量,也更好吃。尤其,像今年這種極端氣候,農業生產受到非常大的挑戰,還好這幾年使用奈米鈣產品,今年還能有收成,真的非常滿意。

成功沒有偶然 認真才是真功夫

「最初主要是想將碳酸鈣和二氧化矽應用在農業上。」民國80幾年的時候,台灣的產業一直在外移,我也擔心臺灣的產業將面臨空洞化的危機。當時,我就希望能夠利用現有的資源,讓產業繼續經營。沒想到林冬霧靈機一動,在自家工廠前的植樹經驗,讓他一頭栽進永續農業的研發領域,林冬霧笑指著工廠前排的綠樹,「當初就是用我們的鈣,把它噴在葉子上面,結果第二天早上,樹蟲都爬了出來,好像有驅蟲的效果,持續噴灑半個月以後,葉子更變得油綠。」這個無心插柳的嘗試,也讓林冬霧尋思,開啟了與中興大學產學合作的契機。

中興大學前副校長鄭政峯提及與林冬霧長達十來年的合作經驗,更是動容。林冬霧董事長跟中興大學的農業教授都很熟,每每遇到問題便很積極請教,他年紀那麼大了,還是一樣很認真,我們都很感動。林冬霧說:「我並沒有放棄原來的產業。原來的產業繼續做,新的這些研究開發我也做。利用原來的產業來支援新的產業,這樣兩方面都可以互相成長。」

台茂在2010年成立了農業科技部,以原化工部40年鈣、矽專業生產技術為基礎,並經特殊配方設計,針對不同作物、不同生長時期及不同功效目標開發出多項農業資材,包含緩效速效二合一鈣矽液肥、防日照用碳酸鈣、全水溶性矽、空噴機適用鈣肥、有機質液肥、熟石灰土壤改良劑及矽酸鉀抗病免登資材等產品,目前仍持續進行多元產品開發,目標提供全作物全時期全套一站式之農業資材。

留一片乾淨的土地 給下一代

利用在化學技術應用的奈米科技發展至農業,並與國立中興大學及農業部合作研發微生物肥料,積極打造植物界的保健食品,專注永續農業和減少化學肥料使用。中興大學前副校長鄭政峯為台茂致力推動永續農業的心意給予極高肯定,「台茂這個東西,是植物的善存啊!保健食品就是顧健康,植物健康了,肥料就可以少用,農藥也可以減少,大部分都可以減量。我認為這個也是好啦,願留一片那個乾淨的土地,給我們下一代。植物健康就不需要使用農藥,我們環境污染就變少了啦,這個是非常好的。」

注重對農友教育,林冬霧董事長要求團隊下鄉訪查時,致力技術指導,希望看到農友種植成功農產品,收成更要漂亮。過去政府不斷呼籲要農藥減半,他也不斷與農友建議,在狀況允許下盡可能不要使用農藥,希望大家一起減輕對環境的衝擊。


台茂寬騰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林冬霧 用奈米科技 強化農作物生長
台茂公司近年來著眼在農業發展,利用在化學技術應用的奈米科技,發展至農業。透過奈米科技,預防農業災害,例如氣象報告預先提醒近期天氣,高低溫、淹水、蟲害等,這些災害在奈米科技的運用下,都可以加以防範。

稻子太熱時,容易有稻熱病發生,透過奈米科技中的矽酸鉀,可以提早預防;收成時,為促進細胞合成,利用鈣跟矽,讓稻米收成情況更佳。在極端氣候影響下,高溫炎熱時,曾看到卓蘭的農友,其種植的甘露梨葉子很瘦小,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生長出漂亮的甘露梨,運用矽跟鈣的結合,使其葉面生長茁壯。除此之外,透過奈米科技的協助,一顆甘露梨可以達到三斤半,一串甘露梨就將近十斤重,這對農友的收益也大有幫助。

為使農友收益增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農業生產時,農產品營養須充足。除了大家熟知的肥料添加,微量元素的挹注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能在適當的時候,對農產品補充微量元素,將能提供更好的生長機會。台茂利用累積的經驗培養團隊,對農友提供支援和協助。

洋桔梗過去在台灣較不好種植,但如今已可成功培植。同樣一株洋桔梗,可在年內有三次收成,這在國際上被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當營養補充足夠時,洋桔梗歷經三次收成後還尚未枯萎,可望有第四次收成。台茂注重對農友教育,下鄉訪查時,致力技術指導,希望看到農友種植成功,農產品收成漂亮。過去政府不斷呼籲要農藥減半,台茂也不斷與農友建議,在狀況允許下盡可能不要使用農藥,希望大家一起減輕對環境的衝擊。


公司簡介
台茂寬騰生技(股)公司創立於1973年,佔地三萬平方公尺,資本額七千八百萬新台幣。多年來秉持【卓越品質、滿意服務】的企業精神,以及堅持【品質穩定,珍惜資源,創造好環境】的品質政策,只採用高品質,高純度的原料,與配合眾多專家多年的研究心血,只為做出一流的產品。

我們主要提供的服務範疇可分為化工原料製造,農業肥料與植物保護資材製造,與國際貿易這三大類。我們於2003年已取得ISO 9001之認證,並持續外銷至多個國家,如日本,東南亞,澳洲,南非等等。

我們主要生產的化工原料為奈米級的碳酸鈣,此高級白色補強填充劑,【台茂膠鈣 DIA-CAL】,為橡膠,塑膠,塗料業者常用的填充劑。我們提供經不同表面處理劑處理過之奈米碳酸鈣,供客戶選擇最適合的產品。

農業肥料專注於生產植物次量元素與微量元素之液態肥料,將其奈米化,提供易於吸收的優質營養給作物。同時,我們也提供酸性土壤改良,植物防曬保護等資材,提供全套一站式植物生長補充的必要元素。

透過肥料推廣,結識在地農民,我們也協助農民將台灣農產品外銷至國外,增加台灣優質農產品在國際間的能見度,國際貿易部門因此生成。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52337390   訂閱
登記現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公司名稱台茂寬騰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DIAMOND QUANTUM BIOTECH CO., LTD.) 國際貿易署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112年09月07日 發文號1120755802變更名稱 (前名稱:台茂奈米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資本總額(元)78,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78,000,000
每股金額(元)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7,800,000
代表人姓名林冬霧
公司所在地臺中市大肚區王田里王福街1號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臺中市政府
核准設立日期062年11月30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3年06月20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C801010  基本化學工業
CA01140  鍊鎂業
CA01150  鎂鑄造業
CA01160  鎂材軋延、伸線、擠型業
CA01990  其他非鐵金屬基本工業
C801110  肥料製造業
F102170  食品什貨批發業
F102180  酒精批發業
F107050  肥料批發業
F107990  其他化學製品批發業
F203030  酒精零售業
F207050  肥料零售業
F207990  其他化學製品零售業
C199990  未分類其他食品製造業
F203010  食品什貨、飲料零售業
F107040  農藥批發業
F207040  農藥零售業
C201010  飼料製造業
F103010  飼料批發業
F202010  飼料零售業